top of page

Design record in school-days
Design record in school-days
佛像博物館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 Exhibition
我與佛有緣 | 前言(1/6)
—
工作的幾年間,各類的工作絡繹不絕,從商業設計到藝術工作也都略有涉獵,能讓我放下利益去思考以及參與的一項工作就是這間博物館,因而首先地想向大家分享他。
.
與文物初接觸
.
當第一眼看見這一批文物的時候,他不是我想象中的光鮮,沐浴著華燈立於櫃前,向世人展示祂的滄海桑田,而是伴著滯銷的舊書,祂們與搖曳的木台塵封在倉庫內。我驚訝這批文物的遭遇,同時也深感可惜,祂們值得有更好的展示。
.
以設計的層面來說,這個工作就如白紙一般,任君著色也無不可,卻這也可能是玷污了那無暇的純白,但是這不正是對於過往所學成果的小總結嗎?所以我毅然放下當時獲利豐厚的商業工作,專注於《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的開發。
.
於是在2019年2月在該機構的引線下擔任這間博物館的主設計師及總工程監督,致力打造一處鬧市中的寧靜樂土。
.




佛像的斷代工程 | 前置工作(2/6)
—
所有作為展品的佛像已經得見全貌,得知文物本身的故事也是設計師需要知道的基本資料之一。如佛像藝術的表達形式是從公元一世紀前後開始,其中以北印度的「犍陀羅」和「秣菟羅」兩地為重鎮。前者的佛教藝術更深受希臘藝術文化影響,促成了希臘式佛教藝術風格的發展,而佛像就是當時藝術文化交流下的典範。
.
再如造像的初期是以曲髮和雙肩披衣的犍陀羅風格,之後傳入大唐後形相轉為面相長圓,眉彎眼長,雙頰豐腴,嘴角含笑,形貌親和,結雙跏趺吉祥坐。觀音則化為女相梳三環高髻,肩披天衣,褒衣博帶,身飾華麗瓔珞,衣帛翻轉流暢,線條靈動,婀娜多姿。唐宋兩代風格極似,只是宋代的造像風格差別與衣服的繁複之上,這個直觀的反應了當時國力的強盛,信仰也得到了奢華的反映。
.
雖然這屬於歷史,但是設計師在得知這些信息之後能更有像安排參觀的流程和重點。有利於展覽的順暢性和向信眾展現龐大歷史的信仰譜系所必經的前置工作。




參觀流程設計 | 設計師賦予的意義(3/6)
—
工作到了這一步,才是稱得上完成前置工作,充分了解歷史源流演化過程、各朝代的造像特色、各尊者的故事之後,設計師才能利用展品結合宗教故事和歷史背景去展現一個在中國千年的信仰譜系。
.
展覽的命名
須彌在古印度的佛教典故中指矗立在世界中央的高山,也有巨大的意思。展覽取須彌二字結合現實中的地理位置命名為《高閣須彌》意指展覽藏於高閣中也蘊含世界的意思。
.
內館空間的安排
展覽第一間展館命名為《須彌殿》主供奉佛陀,但也按照漢傳佛教寺廟的格局擺設,中央擺設漢傳三寶佛像,前殿為護法展區、兩旁為羅漢展區。
.
第二間展館命名為《慈悲殿》主供奉菩薩果位神祇,意取修菩薩道行慈悲心的寓意命名。
.
相鄰《慈悲殿》的第三間展館命名為《梵天殿》主要供奉也是菩薩的化身神祇。意取古印度宗教的智慧之神 — 梵天命名,代表行菩薩道相伴智慧。
.
經過展館大致分流之後,一個漢傳佛教的神祇架構大致成型,之後再配合導賞點進一步細節勾勒出中國佛教藝術的變遷。






參觀流程設計 | 遞進的渲染(4/6)
—
上一章講解了怎樣安排館內的空間以及擺設。這章主要想分享延伸的館外設計。
.
在乘坐金碧輝煌的電梯上到前台的時候,我想給人一個脫離鬧市煩囂的代入感,使用大量自然的草、葉和自然景觀,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微觀植物的視覺正好切合佛教的世界觀,正好也能強調了空間的轉換。
.
進入樓梯之後就是大量的壁畫,文字介紹的是佛教的變遷、佛像的起源和造像的特色。色調也隨奶白色漸變入大紅,一種強烈的濃厚的中國色彩,正好給人勢和力的視覺衝擊,與剛進入前台的祥和孑然不同的體會。
.
在參觀完畢之後,透過另外一個樓梯也同樣安排祥和的大自然遠景,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視覺。





巧思(5/6)
—
前文有提及佛教人物以及故事,這次就想分享一下,館內外如何佈置之外的一些展覽設計上的巧思。
.
館內收藏的佛造像其實相當豐富,造像其實就是工匠虔誠的寫照,祂通常都帶著工匠本身的期盼而被製作。祂可以是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是少年時期,也可以是得道時期,但也可能是世人認為祂的相貌就是如此。
.
根據佛像典籍中,羅漢果位的十八位尊者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世人認為的樣子,因為祂在各典籍中並沒有對阿羅漢法相或者相貌的描述,都是透過一些故事中的事情去臆測祂的相貌,因此阿羅漢造型各異,完全不同。
.
館藏就有兩尊不同時期的阿難尊者(如圖),左邊的阿難描述的是懵懂時期的阿難尊者,這個時候祂並不懂佛法,個性頑劣。右邊則是論道的阿難尊者,這個時候佛陀已經圓寂,祂也頓悟佛法了,所以這兩個時期的尊者擺在了一起就會形成了對佛教故事的呼應,中間的觀音微微左望,似乎在教導著年幼的阿難尊者一樣,相映成趣。
.
第二個就是在須彌殿最後的一個導賞點《地藏菩薩》。在這裡我安排了一個《二十四章經的背景裝飾》,因為二十四章經就是傳入中國大唐的第一本經書。在這裡意作開始和結束,開啟下一段導賞《慈悲殿》。
.
第三就是舍利佛塔被安排在須彌殿的中心,因為舍利佛塔是放置佛陀圓寂部分的建築。放置在意指世界中心的展覽廳中央,相得益彰。
.
第四就是聲音和氣味,我選擇了檀香的香精散佈在展覽館的每一個角落並安排了禪修的流水自然聲音去配合環境。
.




後記(6/6)
—
最後一組前後對比圖。
.
展覽主題為 | 高閣須彌 | 為全港最大的木雕佛像博物館,還是繼《慈山寺》外永久性佛像藝術為題的博物館。
.
展館2020年6月向公眾開放,設計工作由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完成,歷時一年打造鬧市中的寧靜景點。



![]() | ![]() | ![]() |
---|---|---|
![]() | ![]() | ![]() |
![]() |
點擊下方圖片,詳細參觀 Kingarts Studio 設計呈現的中國佛教藝術珍寶館
bottom of page